探索现实主义题材创作新类型!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研评会举行

2020年10月27日

      10月26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在一起》研评会在京举行。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中宣部文艺局电视处处长林海宁,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宣传处副处长沈闰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高韵斐,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宋炯明,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SMG影视剧中心、尚世影业、耀客传媒等单位负责人,仲呈祥、李京盛、王一川、邓凯、郦国义等业界专家和涂盛锦、陶久娣等观众代表,及部分主创代表出席会议。

      由国家广电总局全程组织指导,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市委宣传部大力支持,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的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于9月29日至10月8日在东方卫视等九家卫视及网络平台等同步热播,取得了优异的收视成绩和广泛的社会好评。据中国视听大数据的统计显示,《在一起》播出十天,全剧到达率15.326%,每集平均综合收视率1.045%,连续两周进入当周黄金档电视剧综合收视率前3。截至收官当日,#在一起#豆瓣评分8.8分; #在一起#微博话题持续走热,阅读量15.8亿。
研评会上,朱咏雷肯定了《在一起》的制播成功经验,提出抓好电视剧精品创作的三点启示:

第一,找准切入点,呈现大时代。

不喊口号,不贴标签,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和感受得到的细节来折射中国抗疫斗争的壮举和成就。

第二,探索新类型,追求真实感。

《在一起》是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创作类型的一次积极探索。未来,要在影视剧的创作观念和手段上求新求变,在内容和形式融合方面进行深度探索。

第三,强化组织力推出好作品。

要总结《在一起》创作经验,在未来五年的重点文艺创作上,以“在一起”的精神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光荣之作。

高长力回顾了《在一起》筹拍的全过程,并总结了创作的四点体会:

第一,要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找准选题,讲好故事,拍出精品。
第二,要深入发掘时代的精神。
《在一起》“以小见大”地精准地反映了民族精神,引发了全民的共鸣和共情。
第三,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尊重艺术家。
第四,用心、用情、用功抓艺术创作。

      高韵斐表示,对于推进重大题材文艺创作,上海已形成了“选题前置”的工作传统。近期,总局围绕“全面小康”和“建党百年”在全国策划组织了“4+2+1”重点剧目,上海承担了《在一起》等4部作品。上海市委宣传部将继续坚定支持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指导、支持。

      《在一起》从筹备到播出,国家卫健委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沈闰州在发言中提到:“这部剧是近年来国产医疗卫生题材电视剧制作最为精心、阵容最为强大、观众评价最高的一部,让我们看到了国产医疗剧的无限可能。”

宋炯明对各级主管部门和合作伙伴在创作、播出上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总结了《在一起》成功的主要经验:

一、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是重大题材电视剧成功的重要保障。

二、该剧是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理念的又一次成功,是真实力量的又一次成功。

三、该剧集全行业之力,实现了重大题材电视剧的多屏共振。

业界专家:时代报告剧成功范例
《在一起》这部作品在重大题材反映现实生活、彰显时代精神、书写中华民族史诗般的伟大实践等方面具有标杆意义。

文艺评论家 郦国义 
《在一起》自觉承担起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神圣使命,相信今后它会成为研究这段历史时不可不看的影像记录。

文艺评论家 仲呈祥 
《在一起》不但成功,而且有突破;不但有突破,而且对今后创作还带来了许多有益的启示,是时代报告剧成功的范例。

中国广播影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 李京盛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的成功在于谱写了一曲在平凡中显现崇高的新时代人民史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师大文学院教授 王一川 
《在一起》非常可贵的一点是没有人为的拔高,没有夸张,也没有扭曲,没有美化,而是诚实记录,诚意表现,诚恳书写。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医生涂盛锦,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陶久娣,外卖骑手吴辉,志愿者司机王利,大连小伙蒋文强等剧中原型人物也来到研评会现场。他们表示,《在一起》重现了那段艰难的日子,每次看都会泪流满面,故事让他们回想起抗击疫情时的事和人,宛如昨天,历历在目。

      无论是剧集本身的品质衡量,还是从带给行业的借鉴和启示看,《在一起》都堪称2020年真实可看、具备责任担当的国剧精品。